5 月 9 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齐聚食品科技楼 706,开展了以 “深化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优化教学与实践体系” 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聚焦教学与实践痛点,共商专业发展大计。
精心制定教研计划,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与师资提升
活动伊始,教师们围绕校企合作深化与师资队伍建设展开教研计划制定。在校企合作方面,拟新增 2 家检测机构、3 家食品企业作为实践基地,联合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企业导师将参与指导与考核。同时,每学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 2 场专题讲座,内容涵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检测技术前沿动态,助力学生紧跟行业步伐。
师资队伍建设上,计划选派教师参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培训及企业技术交流活动,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指导。此外,还将组织教师开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式教学” 等专题研讨,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深入剖析现状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
在集体讨论环节,教师们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大家反馈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的问题,学生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如农残检测、微生物检测)的实际操作熟练度较低,且食品安全法规更新快,教学内容未能及时同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建议引入最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案例,并探讨增加校企联合实训项目以强化实践教学。
在教学方法创新讨论中,教师提议采用 “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如食源性疾病爆发、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方案。同时,建议开展 “实验室 + 企业车间” 双场景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学习质量控制流程,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建立三方沟通优化机制
活动还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目前,已完成课程大纲修订与案例库更新,“项目式学习” 在 2 个班级试点,学生通过模拟风险评估、撰写整改报告,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为持续优化教学,建立了 “学生 - 教师 - 企业” 三方沟通机制,每月收集教学改进建议。针对学生提出的 “实训时间不足” 问题,已调整课程安排,增加实践课时。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多方协同研讨,形成了课程优化、校企融合、资源升级的系统性方案。后续,专业将持续评估整改效果,动态调整教研计划,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切实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