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8 日下午,食品工程系在科教楼 KJ702 会议室召开教学质量月教研活动,全系教师围绕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展开深入研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廖鄂主持,系教学督导张海枝及全体教师参与。
一、对标认证要求,明确改革方向
活动伊始,廖鄂主任强调了工程教育认证对课程体系改革的迫切性,指出需以 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核心,重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他通报了新学期三项重点教学计划调整:新增《现代食品加工与创意设计》微专业课程,旨在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更新食品工艺实验室设备,提升实验教学硬件水平;优化《食品工艺学》与《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衔接,解决跨学科知识断层问题。
二、聚焦教学痛点,梳理共性问题
各课程组分别汇报教学改革进展与挑战。《食品工艺学》课程组提出,虽已修订实验项目,但与企业实际需求(如新型加工技术)匹配度仍需提升;《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组反馈,新引入的营养评价分析模块因学生基础薄弱导致进度滞后。经集体讨论,梳理出三大共性问题:实验内容与企业技术需求脱节、学生工程制图能力不足、跨课程综合性实验缺失,制约了创新能力培养。
三、凝聚改革共识,落实整改方案
针对现存问题,会议通过四项对策建议:成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与营养》联合备课组,精简重复教学内容;组建微专业课程组,系统推进《现代食品加工与创意设计》课程建设;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大纲修订,强化产教融合;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实践能力。
四、强化过程督导,确保整改成效
系教学督导张海枝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细化整改方案的阶段性目标,二是整合各课程同类实验项目,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廖鄂主任总结指出,将汇总形成《教学质量月整改台账》,建立优先措施跟踪机制,并通过每月教研室例会通报整改进度,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此次教研活动聚焦 OBE 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推动课程体系优化,为食品工程系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全系将持续聚焦产教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以高质量教学成果迎接工程教育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