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泉,男,1965年7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粮食工业学院(现武汉轻工大学)油脂工程专业。现为东莞市华联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
砥砺前行:刘永泉的人生轨迹
1986年大学毕业后,刘永泉踏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被分配至荆门油脂食品厂。这是一家中日合资的宏大项目,承载着粮食局的重要使命。在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环境中,刘永泉与团队并肩作战,从设计图纸到实地安装调试,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刘永泉与同事们穿梭于三层高的厂房之间,日复一日,不辞辛劳,最终使得这座工厂圆满竣工并顺利投产。那段时光,不仅见证了刘永泉的专业成长,也让刘永泉在25岁那年有幸担任生产科科长,肩上扛起了更多的责任与期望。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在人生路上设置转折。一次意外的调动机会,让刘永泉面临着选择:是留在熟悉且稳定的位置,还是迎接新的挑战?刘永泉毅然放弃了行政职务的光环,选择以普通干部的身份调入东莞市穗东油脂工业公司。这一决定,让刘永泉身边的同事无不赞叹,称刘永泉为实干派的典范。
1990年,刘永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峰。东莞市粮食局与瑞典油脂公司的合作,让刘永泉有幸参与了华南地区最大花生油厂的建设。这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考验。刘永泉与一群同样充满激情的伙伴们,再次从零开始,设计、绘图、安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刘永泉等人的心血。工厂的成功投产,无疑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肯定。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改革浪潮的汹涌而来,刘永泉引以为傲的事业也未能幸免。1993年的那场下岗风波,让刘永泉从“天之骄子”的云端跌落至迷茫的谷底。孤独、焦虑、惶恐,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刘永泉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但正是这些艰难时刻,激发了刘永泉内心深处的不屈与坚韧。
刘永泉决定转行,挑战自我,将目光投向了国考注册会计师这一高难度目标。三十六七岁的年纪,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已步入事业的稳定期,但刘永泉却选择了重新开始。就像攀登珠峰一样,每一步都充满未知与挑战,但刘永泉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那些日子里,刘永泉与书本为伴,从最基本的借贷方学起,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在年近四十之时,刘永泉成功获得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及土地估价师等执业证书,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华丽转身。
但刘永泉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跨行学习中医、苦学英语乃至挑战西班牙语……每一步尝试都让刘永泉更加坚信: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就没有达不到的远方。这一路上,刘永泉收获了知识、技能与更广阔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刘永泉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方向,在挑战中成就自刘永泉。
如今回望过去,那些曲折的人生历程不仅塑造了刘永泉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刘永泉攀登珠峰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一步的坚持与努力,都如同珠峰上的一块块基石,支撑着刘永泉不断向上攀登,直至触及那片属于勇者的天空。
梦想启航:户外运动与珠峰之缘
2008年,刘永泉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单位选派刘永泉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和学习。正是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刘永泉首次接触并深深迷恋上了户外运动。那段时期,刘永泉独自一人驾车环绕了整个澳大利亚,历时三个月的壮阔之旅,让刘永泉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当刘永泉抵达北部城市达尔文时,刘永泉加入了三位德国同伴的行列,四人共乘一辆车,开始了前往凯恩斯的自驾之旅。这段超过1000公里的路程,刘永泉与伙伴们花了20天时间,穿越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有些地方甚至连公路都没有,四周杳无人烟。这样的环境迫使他们选择了露营生活,并且必须掌握野外生存技能。途中,他们经历了车辆故障、队员生病等意外情况,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刘永泉对户外探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国后,刘永泉对户外运动的热爱不减反增。刘永泉几乎攀登了广东所有的著名高山,参加了三次深圳百公里徒步活动,还涉足广东省外的一些名山,如黄山、三清山等。刘永泉始终坚持不乘坐缆车,亲自用脚步去感受每一座山的魅力。此外,刘永泉还曾攀登过四姑娘山和陕西的太白山,每一次的户外经历都让刘永泉更加热爱大自然,也让刘永泉在挑战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刘永泉曾三次在美国自驾旅行,体验了充满野性的黄石国家公园露营。在那里,野牛和野狼就在身边穿梭,让刘永泉感受到了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刘永泉还驾车前往美国阿拉斯加,靠近北极圈的地方,与遍地的棕熊为伴。这些经历让刘永泉对大自然的壮丽和野生动物的神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刘永泉曾经有幸到达了一个即使是美国人也鲜少涉足的神秘之地——五彩石公园波浪谷。这个地方因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生态脆弱性,每天只允许20人进入。进入这里的门票并非轻易可得,需要通过网上抽签的方式获得。经过刘永泉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幸运之神最终眷顾了刘永泉,让刘永泉成功中签,得以开车进入波浪谷。这次经历不仅是对刘永泉持之以恒的回报,也让刘永泉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珍贵资源的来之不易。
2014年,刘永泉踏上了尼泊尔的徒步之旅,选择了被誉为ABC的经典路线。这条路线首先是通过飞机抵达海拔2800米的卢卡拉,随后是为期8天的徒步旅程。最终,刘永泉到达了珠峰脚下的珠峰大本营,那里海拔高达5400米,对刘永泉来说那是一个人生的新高度。
在大本营,虽然无法直接看到珠峰的顶峰,但在第2天,刘永泉继续徒步至5600米,抵达了一个名为卡拉巴德的地方。那里正对着珠峰,刘永泉站在那里,目睹了珠峰的壮丽面容。那雪白的峰顶,其震撼之美深深触动了刘永泉。在那一刻,刘永泉心中萌生了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他能攀登到那座世界之巅,从那里俯瞰世界,那该有多好。这是刘永泉首次产生了攀登珠峰的渴望,那个梦想从那时起便深深烙印在刘永泉的心中。
“为什么要爬珠峰?因为山就在那里。”这是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1924年,他尝试从北坡登顶珠峰,虽然最终失败,但他的精神却永载史册。现在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附近,后人给他建的墓碑,屹立不倒,见证着无数登山者的梦想与追求。
为什么说,珠峰就在那里,刘永泉就要去探索呢?因为珠峰上去的人本来就少,而且要有巨大的毅力和勇气,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看一看。不管是攀登珠峰,还是在其他领域进行科学探索,人类都是在不断探索之中,才一步一步走向了今天。所以,为什么要去爬珠峰?为什么要去月球?为什么要去火星?实际上都是一个答案——因为它就在那里,它是神秘的,刘永泉要去看一看。这就是人类探索未知、追求梦想的永恒动力。
巅峰挑战:攀登珠峰的壮丽篇章
珠穆朗玛峰,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海拔高度达到了8848.68米,是中国与尼泊尔的自然界碑。在中国一侧,人们称之为北坡,而在尼泊尔一侧,则被称为南坡。北坡地势陡峭,气温低,风力强,因此攀登难度相对较大。相比之下,南坡虽然坡度较为平缓,但穿越昆布冰川的危险性极高,加之管理无序,使得南坡的风险系数陡增。刘永泉是从北坡攀登的。
攀登前除了物质上的充分准备外,最重要的是体力储备。每个人锻炼体能的方式不同,有的人选择跑马拉松,刘永泉则主要通过登山的方式。刘永泉通常会选择东莞的水濂山进行登山训练,来回三次并背负10公斤的沙袋。这样的长期训练需要持续半年以上才能使体能达到及格水平。除了体能准备外,刘永泉还尽量多攀登5千米以上的雪山以锻炼自己适应高海拔的能力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西藏登山队的向导们要经过三年以上的长期集训才达到了这样的体能水平。
“刘永泉所在的集训队于 2024 年 1 月进行了四姑娘山三峰的模拟攀登,当时正值最冷的季节,队员们需要穿上连体衣服和高山靴。由于山上积雪不多,该场景恰好可以模拟攀爬珠峰的黄带情况。从 4 月初开始,刘永泉在拉萨进行集训,经过约 45 天的集训后,在 5 月底开始攀登珠峰。主要目的是适应高海拔的环境,一般来说需要经过至少 34 次的拉练。最后一次拉练计划到达海拔7500米,但由于天气原因遇到了强风,只攀登了北坳冰壁便无法继续前行。之后刘永泉回到日喀则休整了5天,然后再次到达大本营等待天气窗口。5月15号,刘永泉与伙伴们从大本营出发,依次经过5800米、6500米、7028米、7790米和8300米的大本营。经过 5 天的艰难攀登,刘永泉于 5 月 21 日上午成功登顶海拔 8848.86 米的珠穆朗玛峰。在峰顶,刘永泉待了4分钟后开始下撤,因为体力的原因当天只撤回到8300米休息。接下来的几天里刘永泉分别撤回到了7028米、6500米和5200米的大本营进行休息。爬山的过程每天大约需要69个小时的时间。其中最艰难的还是冲顶的那一天,在海拔8300米以上体力透支得非常快,而且任何时候都需要氧气支持。再加上有三个台阶的挑战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下面刘永泉介绍了登顶的具体情况。北坡地理位置独特,位于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生态保护园内。游客能够抵达的最近观测点是游客营地,其标注海拔为 5200 米(实际海拔 5000 米)。再前行8公里,便抵达了攀登珠峰的大本营,这里海拔同样为5200米,且交通便利,各种生活物资充裕。大本营内设施完善,每个登山者都能享受到宽敞的帐篷作为卧室,同时还有专门的餐厅帐篷、休息厅帐篷和社交娱乐帐篷。休息帐篷是登山者们聊天、喝茶、休息的理想场所,而社交娱乐帐篷内则配备了咖啡厅、台球桌、健身房和电视等设施,为登山者提供丰富的娱乐生活。
继续向上攀登至5800米,便来到了过渡营地,它位于一个退化的冰川之上。从大本营到过渡营地,徒步需要六七个小时,距离大约10公里。这里设有餐厅,可供登山者临时休息。
再往上,便是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距离过渡营地约8公里,徒步同样需要六七个小时。由于地形原因,此处的氧气稀薄,大多数登山者都会在此遭遇严重的高原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前两个营地都位于退化的冰川上,且都可以通过牦牛到达,因此各项设施都相对完善。
从前进营地出发,下一个目标是海拔7028米的1号营地。从这里开始,登山者需要换上专业的登山装备和服装,包括登山靴、连体服、冰爪以及攀登的安全设备等。接下来,登山者将面临著名的北坳冰壁的挑战,这是一块垂直高度约380米的大冰块,路况复杂多变,包括陡坡、横切、断崖、冰裂缝等,甚至还有极为危险的冰裂缝爬梯。攀登这段冰壁需要耗费大约六个小时的时间,而冰壁的顶部便是大本营,它位于珠峰和章子峰所形成的洼地之上。如果天气恶劣,这里的风力会极大,强风有可能将所有物品吹走。
2号营地位于海拔7798米的一个斜坡上。从1号营地到2号营地,必须经过海拔7500米的大风口,这里风力强劲,是地理位置所致。从7500米以上,部分路段是岩石裸露的黄带,这里的岩石带有黄色,且非常滑,即使穿着冰爪也难以行走。
3号营地海拔高达83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营地。这里的空气稀薄,睡觉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登山者需要戴上氧气面罩入睡。3号营地没有服务人员,向导会融雪煮一些热水或面条等简单食物。这是冲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
从8300米以上开始,登山者需要攀登三个台阶。其中第2台阶是著名的中国梯,悬崖上有十几米高,需要加上梯子才能攀爬上去。第3台阶海拔最高,坡度最长,而且还有陡峭的冰壁,对体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翻过第3台阶后,再经过50米的缓坡便能到达峰顶。
心灵回响:攀登之旅的深刻启示
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刘永泉深刻体会到两点。首先,是长短期规划的艺术。设定长远目标至关重要,比如攀登珠峰就是刘永泉长期追求的梦想之一。同时,将这一宏大目标拆解为一系列短期、可操作的任务也同样重要,这包括体能训练、技能学习、装备准备等。刘永泉鼓励同学们设定自己的长远目标,并思考这些目标对你们未来的意义。同时,认识到将长远目标细化为短期目标,并一步步实现它们,是推动整体进展的关键。其次,是灵活调整策略的重要性。在准备和攀登过程中,刘永泉遇到了许多预料之外的情况,这要求刘永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计划。刘永泉希望同学们在面对挑战时也能保持这种灵活性,学会适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变化。
攀登珠峰的经历对刘永泉的事业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事业方面,它不仅锻炼了刘永泉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极大地提升了刘永泉的心理素质,使刘永泉更能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在生活方面,攀登珠峰过程中的感悟已融入刘永泉的日常生活,教会他珍惜眼前人、乐观面对困难,善于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和激情,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职场智慧】
“民以食为天”,在刘永泉那个时代,解决温饱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粮食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这也是刘永泉当时选择食品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虽然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但国家对食品工业的关注从未减少。每年的中央 1 号文件都着重关注食品安全,凸显其作为国家重要政策方面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未来,国家只会更加重视食品行业,“无粮必乱”,饥荒的威胁始终存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寄语母校】
希望母校学子们能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坚持自我,努力攀登。用热爱和执着,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成功登顶人生的高峰!